原标题:做好贴心人 办好贴心事
初冬时节,走进萨嘎县拉藏乡溪果村,眼前是一派热闹的景象:暖气腾腾的茶馆里村民们谈论着今年的收入,便民超市的货架间人来人往,牧家书屋内孩子们专注地看书,办公室里村干部为村民们认真服务……
“到了村委会就像回到了自己家一样,党员干部们就像自己的亲人,平时就想来、来了不想走、走了还想来!”溪果村老阿佳卓嘎微笑着对记者说。
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今年以来,日喀则市以选好队伍、加大投入、夯实基础、落实责任为抓手,多措并举健全基层党建保障机制,有效增强基层组织的创造力、凝聚力、战斗力,不断夯实了党在农牧区的执政根基。
突出阵地功能,确保有地议事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活动场所是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阵地。日喀则市强力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,着力在活动场所规划建设、管理维护、作用发挥上下功夫,切实打造宣传党的主张、贯彻党的决定的坚强阵地,宣传栏厂家,领导基层治理、推动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,团结动员群众、凝心聚力育人的温馨家园。
日喀则市坚持突出基层党建的政治属性,旗帜鲜明地把政治性体现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方方面面。在白朗县嘎东镇阿亚村,“四讲四爱”群众教育文化墙尤为引人注目,文化墙上有新旧西藏对比、加强民族团结、惠民富民政策等主题宣传栏,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看。村里的党员们纷纷戴上党徽、亮明身份,争当先锋模范,带动村民齐心协力奔富路。“党的惠民政策一目了然,共产党的好我们真真切切看得见、摸得着、感受得到。”阿亚村村民达娃深有感触地说。
日喀则市还着力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服务功能,按照“办公活动场所最小化、服务场所最大化、服务功能最优化”的原则,设立综合会议室、综合办公室、便民服务大厅、便民超市、便民澡堂等,提升了热乎乎的“民生温度”。
为改善村(居)党组织运转和服务群众经费不足的情况,日喀则市建立健全了以财政投入为主、援藏资金和党费为补充的经费保障制度,稳步投入村级党组织党建工作经费1.66亿元,用于各类村级组织建设运转、办公开销、举办活动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,确保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干部有资源、有能力为群众服务。
突出政治标准,确保有人干事
健全基层党建保障机制,基层队伍是关键。日喀则市着力在加强基层队伍培养选拔、教育培训、监督管理和激励保障上下功夫,“选、育、管、用”多管齐下,打造了一批信念坚定、对党忠诚、为民服务、严守纪律的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人才“大军”。
日喀则市坚持“干部下基层、基层出干部”原则,全面鼓励优秀年轻干部到艰苦岗位、到基层一线主动接受历练,并提拔了一批“精干高效、德才兼备、群众认可”的基层干部。日喀则市全覆盖精准选派了1673名村党支部第一书记,从县、乡机关中下派了10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软弱涣散、深度贫困、边境情况复杂的“三类村(居)”任党支部书记,提拔了10名乡(镇)党委书记担任县级领导职务,指路牌灯箱,选拔使用了228名村党支部第一书记、大学生村官作为基层干部后备力量,切实提高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。
日喀则市还大力推动基层“强身健体”,实施“村(居)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”,有计划、分批次开展了4期乡镇党委书记政治训练班、26期党支部书记政治训练营,先后组织了391名村(居)党组织书记赴内地培训。同时,各县区纷纷开办流动党校、夜校,丰富载体形式,把党的基本理论、涉农政策、实用技术等送到了田间地头、草原牧区、农家院落。
日喀则市坚持“为基层干部解决后顾之忧”,推进实施乡镇有宿舍、有食堂、有通信网络、有图书室等“八有”工程,.灯箱,并在提高村(居)干部报酬待遇上持续发力,优化了拴心留人环境。基层干部“心里暖了”“生活美了”,为民办事的热情也愈加高涨起来。
突出常态长效,确保有章理事
江孜县江孜镇东郊村“两委”班子结合“四讲四爱”群众教育实践活动,下大力气抓党建促精神文明,通过村民大会表决将“戒烟控烟”列入村规民约。如今,东郊村村委会办公楼已经成为无烟楼,村干部无一人吸烟,村道上也看不到手持香烟的人。
建立基层党建保障机制,制度建设是根本。2019年,日喀则市以乡村为基础单元,以基层党建“十二件实事”为具体抓手,建立健全工作机制,让一个又一个“东郊村”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